当前位置: 首页- 资讯 正文

因地制宜、形成合力、五级联动,四川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发展有了指导意见

2022-12-31 07:57:53 来源:四川在线


(资料图)

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

四川是农业大省、文化大省,农耕文化源远流长。在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,如何深入挖掘、保护、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?12月30日,农业农村厅、省委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乡村振兴局、省文物局联合印发《关于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全省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推进机制。

《意见》明确,推动四川农耕文化繁荣兴盛,要以传承和谐天成的农耕思想、保护山水田园的乡村生态、建设守望相助的乡风民风、发扬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、发挥以文化人的治理功效、保护农耕记忆的物质精髓、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、建立农民主体的弘扬路径为重点方向。

例如,加强传统品种资源保护、收集改良、开发利用,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打造成为传统品种的活态保护区。在乡村规划中保留乡村风貌,在景观设计、建筑形式上注重乡土文化元素植入。持续抓好全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,形成更大的社会价值、文化价值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。

如何推进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发展?《意见》明确了因地制宜、形成合力、五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。要求各地要深入挖掘、提炼、总结本地农耕文化显著特征、农耕文化资源要素,根据本地资源要素和社会发育状况,错位开展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同时,各级农业农村、乡村振兴部门要切实担当起保护发展传统农耕文化的责任,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农村文化工作本领。农业农村厅、省委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乡村振兴局、省文物局联合抓好农耕文化保护发展的面上指导,市(州)有关部门要挖掘提炼本地农耕文化特征和资源要素,县(市、区)有关部门要承担起本地农耕文化保护发展的主体责任,乡(镇)落实属地责任,做好基础工作,村(农村社区)要注重发挥农耕文化保护发展前沿阵地和最小单元作用。

标签: 因地制宜 文化遗产 有关部门

上一篇: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丨阿坝:大力推进“五个现代化”建设,做好经济领域各项重点工作 全球热头条
下一篇:C视频丨嘀嘀嘀......这里有一条“川小拍”发来的新年祝福